經絡是如何被發現的 ? 為什麽現代科學一百多年都找不到 ?

根據李時珍等古代名醫,經絡是由打坐時「內景返觀」而發現的。

那麽,什麽是「內景返觀」 ?

「內景返觀」一詞,出自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的《奇經八脈考》一書,他說:「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

意思是說,臟腑內景和經絡隧道,只有通過修煉的人,才能內視(返觀)體察認識到。

3000年前的《素問·上古天真論》認為:

「真人」能「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至人」能「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

晉代醫學兼道家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樸子·內篇》中也提及內視,曰:

「反聽而後所聞徹,內視而後見無朕。」

但是要想談清楚這個問題並且使人信服,恐怕還得從經絡形成時代的道家認識論談起。

老子的直覺主義。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早就認為,人認識客觀世界有兩種思維模式:

一種是「為學」即外求的方式,它是建立外界世界的抽象概念,然後用一些公式、推論來使概念之間發生聯系,來推測並認識人們所要認識的客觀世界,這也是西方人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

另一種是「聞道」即內求的方式,不是建立在形成概念並在概念之間進行推理的基礎上,而是通過一種東方人所特有的修煉方式而實現的。

我們可以把「為學」或外求的方法稱之為理性的方法,「聞道」或內求的方法稱之為非理性的方法或直覺方法。

這是中國與西方的認知方法最明顯的不同。

以老子為代表的直覺主義者認為,人若常處在有欲的狀態,便只能通過感官接受到鮮明昭著的事物之信息,也可說此時是通過理性意識來認識事物。

而人若常處在無欲狀態,「玄覽」(即後來醫學認為的經絡系統)便可接受到深遠莫測的「常道」之信息,也可以說是通過潛在意識和非理性意識來認識事物。

由此可見,感官和「玄覽」都是接受信息的渠道或稱之為信息接收器。

所不同的是,感官只能接收到來自外界的信息,而「玄覽」則不僅能接受外界的(微弱)信息,同時還能接收來自體內的信息。

如何充分發揮「玄覽」的職能,老子認為應該進行「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的修煉。

修煉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排除雜念,收視返聽,使內心和大腦保持一種虛明的狀態,這種虛明的狀態可使「玄覽」接收到更多的、平常不易被人感知的來自體內的信息。

美國某大學建立了一個完全隔音的實驗室,任何人進入此室後,不一會兒就能清楚地聽到自身各種機能活動發出的特有聲響,並明顯地感覺到許多平時根本無法察覺的機能活動,如血管中血液的運行等。

這時的實驗對象並不一定處於「修煉功能狀態」,只是由於外界環境的絕對安靜,試驗對象處於被動入靜狀態,從而使平常掩蓋了的、人自身較強的自我感知能力部分地顯現出來。

這同主動入靜的修煉狀態有類似之處。

現代研究的佐證

現代腦電圖測試表明,修煉入靜之時,人的大腦並不處於一種抑製狀態,而是呈現出一種更加有序的活動狀態。

澳大利亞著名神經生物理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約翰·艾克爾斯,近年來致力研究人腦和精神活動。他說:「人腦的微型組件的功能好比無線電發報機和接收機,它所起的作用,不僅是發報給自覺精神,而且也接收自覺精神」。那麽,修煉狀態時處於高度有序狀態的大腦微型組件,「功率」和「靈敏度」都將顯著增高,此時能接受和影響體內的信息,並獲得相應的知識,也應該是比較可以理解的。

歷代許多古籍書中記載著修煉者進入「虛明」狀態時能清晰地體察到自己的「內氣」的運行情況,沿任督兩經環行,稱為「小周天」;連十二經脈環行,稱為「大周天」。

利用解剖學永遠也發現不了經絡和氣,氣實際上是大量細胞和器官相互配合和集體組裝形成的一種態勢。」

總之,「內景返觀」及道家內求法在中醫學中應用而逐漸成為中醫學獨特的認識方法論之一,它為中醫學提供了許多獨特的知識和方法。

「由道而術」是中醫獨特的認知方法

由上所述,中醫理論與中華文化在本源上是一致的,首先研究的是道,然後才是以道論醫。

要發展中醫藥學,首先要搞清楚中醫學自身學科的特點,這點非常重要。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

「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大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裏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文藝復興時期)。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令人驚奇的倒是這些發現(在中國)全都做出來了。」

愛因斯坦清楚西方科學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但他不清楚東方科學是靠什麽理論建立起來的,所以他在提問與思考。

中國古人完全在用與西方人不同的視角認識世界和人體,我們如果不從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方法論的角度進行研究,就根本無法講清楚中醫學是如何產生的。

摘自 : 修道界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VI45IG0541WA8I.html

您一定對下面的文章也感興趣 :

  1. 針刺治病的機理是什麽 ?

  2. 什么是中医? 中医是如何给人看病的?

  3. 中醫與《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