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中醫?

朱衛民 , 2020年1月2日

統中醫通常指的是漢族醫工創造的傳統醫學,因此也被稱為中醫。它是一門研究人體生理、病理、診斷和疾病預防的學科。

中醫起源於原始社會,中醫理論主要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歷代醫家總結並發展了中醫理論。此外,中醫對中國文化圈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如日本的漢方藥、韓國的傳統醫學和越南的東方醫學,都是基於中醫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古代中國人民在抗擊疾病方面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自發辯證思維的指導下,經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以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將人體視為氣、形、神的統一體,探索病因、病機、病位、病變的五臟、經絡、關節、氣血和津液的變化,從而得出疾病名稱,總結證候類型,製定辯證治療原則,提出「汗、瀉、降、溫、清、補、祛」的治療方法,並運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治療方法,達到人體陰陽的和諧和恢復。

中醫理論的內容有哪些?

包括:人與自然的統一理論;陰陽五行理論;五運六氣理論;臟腑經絡理論,臟象學說;這些理論構成了中醫臨床實踐的框架和基石。

中醫的特點是什麽?

作為源自漢文化並統治了數千年的綜合性理論體系,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特點是「天人合一」的理論,即「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和基於辨證論治的治療方法。其具體應用體現在著名的「五運六氣」理論中。

「天人合一」的理論支持著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的觀念,人與自然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不同的自然環境和個體的適應程度具有不同的體質特征和病理模式。因此,在對同一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需要適應時間、地點和個體條件,而不是固定的模式。

中醫的基本特點是什麽?

整體觀念:人體本身的完整性以及人與自然的統一和完整性。

辨證治療:

證候:是疾病發展的某一階段的病理總結。

辨證:對疾病證候進行分析和識別。

治療:確定治療方法。

中醫如何診斷疾病?

望、聞、問、切是診斷疾病的基本方法。

望診:觀察全身和局部不協調的可見表現。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聞氣味。

問診:詢問疾病的發作、發展、治療過程、當前癥狀和病史等。

切診:包括按壓脈搏來診斷脈搏;通過觸摸、感受和按壓來診斷。它有助於了解內部變化或身體對疾病的表面反應。

診斷後,需要進行辨證分型。診斷的內容是什麽?

辯證分型的八個原則:辯證分析疾病共同特點的辯證方法是辯證法的總原則。它包括四個方面:

表裏:確定疾病的位置和深度。

寒熱:確定疾病的性質。

虛實:區分盛衰、善惡的升降。虛指的是虛弱;實指的是實盛。

陰陽:這是總原則。所有疾病被分為陰陽兩類。

臟腑辨證:根據臟腑器官的生理病理表現,分析總結病理證候,確定疾病的位置、性質以及善惡的升降。

經絡辨證:利用經絡推斷疾病的病因、性質和證候。

氣血津液辨證:根據氣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和不同證候,診斷和辨別病理證候。

中醫如何治療疾病?

診斷出疾病和證候後,製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包括發汗、瀉下、解散、和調和、溫通、清理、補益、祛除等方法。

藥物:根據功能和治療方法的共同性,有20個藥物類別,如表面藥物、補血藥物等。

方劑:根據治療方法和功能,有21種方劑類型,如補益類、祛濕類等。根據治療原則,醫生可以選擇一種或多種方法進行治療:例如,中醫飲食療法用於與生活習慣相關的疾病;中草藥療法通常用於器官疾病和皮膚疾病等;針灸和艾灸用於疼痛和經絡阻塞;推拿按摩適用於疼痛和經絡阻塞,特別適用於不能進行針灸的患者;音樂療法用於復雜疾病,如癌癥、肝硬化、心臟病、纖維肌痛癥、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

等等。

您一定對下面的文章也感興趣 :

  1. 一個人能活多久?根據中醫,他可以活到256歲或者800多歲嗎?

  2. 什么是中医? 中医是如何给人看病的?

  3. 中醫與《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