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化學藥物清單
修改於2023年12月14日
•julienvenesson.fr不僅提供營養方面的專業培訓、精選的最佳書籍和營養師咨詢,還通過博客文章回答您的問題。祝您閱讀愉快!
目錄
治療高血壓的利尿劑
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
治療胃食管反流的抗酸藥
治療2型糖尿病的二甲雙胍
激素治療
皮質類固醇
對乙酰氨基酚
甲氨蝶呤
導致鎂缺乏的藥物
可能引起貧血的藥物
導致低鈉血症的藥物
某些常見藥物可能會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產生不良反應。以下是一個不完全的清單。
治療高血壓的利尿劑
治療高血壓通常使用噻嗪類利尿劑來通過腎臟排出鹽分。但這些藥物也會促進其他礦物質的排泄。2006年一項對3700多名服用噻嗪類利尿劑的英國患者的研究顯示,其中20%的人鈉和/或鉀水平低於正常水平:約14%有低鈉血症(缺乏鈉)和8%缺鉀。70歲以上的人更容易出現低鈉血症。另一項對242名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的研究發現,近20%的人缺鎂。這些利尿劑還會降低血液中的鋅水平。
另一種利尿劑呋塞米可能導致硫胺素(維生素B1)缺乏,因為它會增加尿量,同時抑制細胞對該維生素的吸收。
因此,如果您因高血壓服用利尿劑,了解您的鉀、鎂、鋅、維生素B1水平併在必要時進行補充是有益的。關於這個問題,您可以閱讀我關於鎂缺乏對健康影響的文章。
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在全球廣泛用於降低膽固醇水平,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盡管存在爭議,這些分子引起的副作用,特別是肌肉問題,可能與輔酶Q10(Q10)缺乏有關。
最近的一篇綜述文章研究了超過1700人的數據,證實他汀類藥物會降低循環中的Q10水平。這些藥物阻斷了甲羥戊酸途徑中的一個中間體,而該途徑負責Q10的生產。因此,許多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會在治療中額外補充Q10,通常以泛醌的形式。
然而,需要註意的是,盡管普遍認為補充輔酶Q10可以減少他汀類藥物引起的肌肉疼痛,但實際上效果併不顯著。這些疼痛可能是由於膽固醇本身對於肌肉修復非常重要,而他汀類藥物導致的膽固醇缺乏阻礙了肌肉的正常再生。
治療胃食管反流的抗酸藥
抗酸藥常用於治療胃食管反流、胃灼熱或胃十二指腸潰瘍。顧名思義,這些藥物可以緩解由於胃酸引起的症狀(如疼痛)。其中包括質子泵抑制劑(PPI),這些藥物與維生素B12、鐵和鎂的缺乏有關。
PPI還可能幹擾鈣的吸收,這解釋了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會增加髖骨骨摺的風險。因此,一項針對超過13,000例髖骨骨摺病例和135,000名對照者的研究錶明,服用PPI一年的人髖骨骨摺風險增加了44%。
治療2型糖尿病的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是一種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藥物,是全球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約有1.2億人服用!自1970年代以來,人們知道這種藥物在服用幾個月後會導致維生素B12缺乏。二甲雙胍幹擾了腸道對這種維生素的吸收。
激素治療
口服避孕藥可能導致維生素B2、B6、B12、C和E以及礦物質鎂、硒和鋅的缺乏。這些缺乏可能解釋了避孕藥的一些副作用。例如,缺鎂與心血管疾病、偏頭痛、焦慮等有關。
更年期激素治療也會影響維生素的吸收。例如,一項針對25名服用這些藥物的更年期女性的研究顯示,她們血液中的維生素B6顯著下降。
皮質類固醇
皮質類固醇促進骨質流失:“類固醇性骨質疏鬆症”甚至是年輕成年人中最常見的骨質疏鬆症形式。三個月的糖皮質激素治療會增加骨摺風險。即使是小劑量(2.5毫克的潑尼鬆)也足以增加這種風險。糖皮質激素減少了腸道對鈣的吸收,增加了鈣的排泄,併幹擾了維生素D的作用。因此,建議補充維生素D以防止骨質流失。
對乙酰氨基酚
對乙酰氨基酚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廣泛用於治療發燒、頭痛、疼痛的藥物。但盡管它是非處方藥,仍可能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中毒。在歐洲,對乙酰氨基酚中毒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對乙酰氨基酚會導致細胞內谷胱甘肽水平下降,從而增加其毒性。為了減少肝毒性,可以補充N-乙酰半胱氨酸。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是一種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藥物,但會導致副作用。由於惡心、嘔吐、脫發等副作用,有些患者會停止使用這種藥物。這種最初用於抗癌的化療藥物通過阻斷維生素B9的作用起作用。通常建議併且醫生經常開出處方補充維生素B9,以減少尤其是肝功能問題。不幸的是,補充的形式通常是合成葉酸;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形式可能增加癌症風險。因此,建議使用天然葉酸形式的維生素B9。
導致鎂缺乏的藥物
2019年,《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發錶了一篇文章,列出了可能導致鎂流失或缺乏的藥物。這些藥物包括:
支氣管擴張劑:沙丁胺醇、茶堿、非諾特羅
抗生素:阿米卡星、慶大黴素、妥佈黴素等
抗病毒藥物:膦甲酸
抗真菌藥物:兩性黴素B
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地高辛
利尿劑:噻嗪類和呋塞米
質子泵抑制劑(PPI)
化療藥物:順鉑、阿米卡星、西妥昔單抗
免疫抑制劑等
可能引起貧血的藥物
2014年,米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意大利藥物警戒數據研究了可能引起貧血的藥物。最常與貧血相關的治療包括:
阿司匹林
抗血小闆藥物(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和抗凝劑:依諾肝素、抗維生素K藥物(華法林和阿西庫馬醇)
利巴韋林(用於治療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
抗癌藥物:聚乙二醇化幹擾素α-2a和卡鉑
流感疫苗
大多數貧血病例發生在65歲以上的患者中。研究人員還發現,2001年至2013年間,藥物引起的貧血病例有所增加。
導致低鈉血症的藥物
當體內的水分量相對於鈉(Na)過多時,就會出現低鈉血症。根據法國內分泌學會的網站,許多藥物可能導致低鈉血症(血液中缺鈉):
抗精神病藥
抗抑郁藥: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化療藥物
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
利尿劑
一項最近的研究還發現,鎮痛藥(可待因、曲馬多)與因低鈉血症住院治療之間存在關聯。低鈉血症可導致頭痛、意識混亂,嚴重時甚至會引發癲癇和昏迷。